為了讓你“跑”起來,耐克使出了渾身力氣

出品/36氪未來消費
撰文/賀哲馨
體育公司們已經不再滿足于讓你跑得更快、更輕松,為了讓你從沙發(fā)上站起來走出家門,他們恨不得代替你跑。
上周,耐克發(fā)布了Project Amplify。這是耐克首款專為跑步與行走設計的功能性動力鞋系統(tǒng),它的外形好似一組“外骨骼”,看上去充滿了未來感。
“那個久違的酷耐克好像回來了,”有機會在10月份參觀了耐克波特蘭總部的行業(yè)媒體這樣評價,即使Project Amplify目前只是初代,更接近于一項試驗品,距離大規(guī)模上市遙遙無期。
值得一提的是,Project Amplify是耐克這次發(fā)布的四項創(chuàng)新成果中最雄心勃勃的一個項目。其余三者分別是:應用了AIR技術的夾克Air Milano、散熱科技Aero-Fit、和應用了足底感官科技的Nike Mind。
外界也將此次大規(guī)模的新發(fā)布視為CEO賀雁峰(Elliott Hill)上任一周年交出的答卷,這位62歲的耐克老將臨危授命后,對這座運動帝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曾對4000多名員工提出明確目標:“創(chuàng)造一雙史詩級的產品!倍谶^去,耐克的信條僅僅是一句簡單的“Just Do It”。
下一個階段
從外觀來看,Project Amplify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可活動的“機械腿骨”,由電機、傳動帶和可充電踝夾電池組成;另一部分則是內嵌碳纖維板的跑鞋。這雙跑鞋既可以配合動力系統(tǒng)使用,也能作為普通跑鞋單獨穿著。

圖片來源:耐克
目前 Project Amplify 仍處于實驗階段,尚有不少可改進之處,例如電池續(xù)航僅能維持30分鐘,助力模式只有三檔可調節(jié),與電機搭配的跑鞋也暫時僅限特定款式等等。
即使產品“硬傷”多多,第一批試穿者的反饋中大致是正面的。GEAR PATROL 的作者 Jack Seemer 在試穿后評價道:“舒適度出乎意料。雖然不能說這套系統(tǒng)完全與我融為一體,但我的步態(tài)非常自然,行動自如!
他形容奔跑時仿佛“有一種托起雙腳的輕盈感”,隨后裝置會將雙腳向前推送;一旦停下,他立刻感到雙腿“沉重如灌鉛”。
在具體的跑步增益方面,耐克并未給出明確數據,但將Project Amplify形容為“遠超耐克早期Vaporfly 跑鞋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Vaporfly系列曾幫助精英跑者將效率提升高達4%,創(chuàng)造了行業(yè)傳奇。
很久以來,跑鞋的創(chuàng)新完全是一場關于“速度”的軍備競賽。頭部品牌為搶占馬拉松運動員的“腳下陣地”,競爭趨于白熱化。它們將資源極致押注于如何讓精英跑者更快,甚至不惜游走于規(guī)則邊緣,只為在那不斷被刷新的世界紀錄上留下品牌的名字。Vaporfly的發(fā)明就是這一規(guī)則下的產物。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將跑鞋穿進日常生活,與此同時對技術含量要求卻沒有降低半分——創(chuàng)新也逐漸從“更快、更高、更遠”的硬核性能比拼,轉向更具人性化、更富情緒價值的維度——通過觀察和監(jiān)測跑者的身心狀態(tài),在跑前、跑中與跑后等不同階段,全方位提升運動表現。
Project Amplify就是這樣的例子。
耐克將Project Amplify比喻為電動自行車——正如電助力能讓騎行者在距離和速度上突破自身極限,這款設備也致力于幫助跑者更高效地運動。
“你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核心在于如何減少能量損耗!睋Q句話說,Project Amplify并不是為了打破紀錄而生的,它是一種減法的創(chuàng)新。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創(chuàng)新思路。Project Amplify的潛在用戶除了那些需要復建和賽后放松的專業(yè)運動員之外,對那些腿部有傷殘,行動不便的普通人來說也是福音。
耐克不是唯一一個希望幫你一把的人,前不久始祖鳥與谷歌旗下初創(chuàng)公司Skip合作推出了可以提高登山效率的電動徒步褲,但市面反響平淡。因此,雖然體驗感驚艷,Jack Seemer也提出了大部分人會提出的那個問題,Project Amplify怎么替耐克賺錢。
結構性的創(chuàng)新
在各種公開報道中,耐克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新團隊“將20%的精力投入到開發(fā)那些可能永遠不會上架銷售的「登月計劃」概念中”——這種做法通常出現在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而不是一家鞋業(yè)制造商。
區(qū)別在于,資本市場對運動品牌的估值邏輯,并不像對互聯網公司那樣寬容。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何曾經風靡一時的可穿戴設備熱潮逐漸退去——還記得當年運動品牌紛紛跟風開發(fā)APP的時代嗎?
歸根結底,這些看似“不計成本的創(chuàng)新”,最終仍要轉化為可量化的商業(yè)回報。

耐克在專利技術的投入上遙遙領先于對手 圖片來源:BOF
去年發(fā)文炮轟耐克的前高管Massimo Giunco除了把前東家批評得一文不值之外,也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耐克的增長來源于“結構性的創(chuàng)新”。
何為結構性的創(chuàng)新,可以理解為那些可以從根本上提升產品的性能表現,而且可以輕松復用在任何類別的技術。恰如Air之于耐克,Boost之于阿迪達斯,Gel之于亞瑟士等等,CloudTec之于ON昂跑等等。
耐克于1987年推出的AIR技術,如今已成為眾多鞋款的核心配置,這些搭載AIR技術的產品通常定價更高,尤其與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合作的Air Jordan系列,已成為品牌最盈利的支線之一。根據耐克年度財報,鞋類業(yè)務始終貢獻整體收入的絕大部分,每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2013年阿迪達斯推出的BOOST則幫助公司在2017年超越了耐克旗下的Air Jordan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這項技術同樣推動了阿迪達斯的全球營收從2014年的18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29.71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2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38.11億元)。
"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資產積累(equity building),"阿迪達斯跑鞋類目主管曼加內利曾這樣解釋這一類的創(chuàng)新!逼渲幸恍┰貢餍衅饋,變得有名,讓消費者產生欲望,并可應用于滿足不同需求的不同產品中"。
區(qū)別在于,過去的結構性創(chuàng)新可能通常誕生于運動性能表現,今后這一定義需要被不斷拓展。
比如,耐克將Project Amplify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這類產品最難攻克的部分)歸納為“對每個人獨特步態(tài)的自適應力”,耐克全球鞋類創(chuàng)新主管Michael Donaghu稱,這是Project Amplify的最大挑戰(zhàn)。
想象一下這一挑戰(zhàn)得到完美解決的那天,開發(fā)出自適應的普通鞋款也將不是難事——這幾乎是顛覆市場游戲規(guī)則的發(fā)明。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