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駛向“無人區(qū)”

出品/全天候科技
作者/周智宇
在杭州初秋的小雨中,阿里巴巴CEO吳泳銘走上了云棲大會的舞臺,并發(fā)表了題為《超級人工智能之路》的演講。這不僅是他執(zhí)掌阿里巴巴兩年后的年度匯報,更被外界解讀為一次決定性的宣言。
此前,市場上就有關于阿里將上調資本開支的傳聞,而在云棲大會上吳泳銘給出的答案,遠超市場預期。
在2月份提出3800億投入AI基建計劃的基礎上,吳泳銘表態(tài)計劃追加更大的投入。他更補充了一個驚人的目標: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guī)模將在2022年的基礎上提升10倍。
資本市場迅速給出了最直接的回應。9月24日,阿里巴巴港股持續(xù)走高,盤中大漲超過9%,創(chuàng)下了自2021年10月以來的新高。那些手握億萬資金的基金經理和分析師們,開始在內部郵件和報告中瘋狂更新他們的模型。核心的動作只有一個:重估阿里。
除了資本開支外,吳泳銘拋出了兩個極具顛覆性的新判斷,即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統,以及超級AI云是下一代的計算機。
這意味著,大模型將吞噬傳統軟件,未來幾乎所有軟件都將是由大模型產生的Agent。并且在這一在這個新范式下,自然語言是編程語言,Agent是軟件,而阿里云的目標,就是構建這臺“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
這套全新的敘事,等于要求資本市場徹底拋棄舊的估值坐標系。阿里試圖告訴投資者:不要再用傳統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邏輯來給阿里云定價了,請用一個屬于ASI時代的、更高維度的坐標系來重新審視它。
所謂的ASI,是一個新概念。吳泳銘在會上直接將目標從行業(yè)熱議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拉升至ASI(超級人工智能)。他清晰地描繪了通往ASI的三個階段:從學習人類知識的“智能涌現”,到輔助人類的“自主行動”,最終實現自主學習并“超越人類”。
支撐這套敘事的,是飽和式的技術和產品投入。本次大會,阿里云堪稱“模型七連發(fā)”,一口氣推出了旗艦模型Qwen3-Max、下一代架構Qwen3-Next、視覺編程模型Qwen3-VL等七款重磅新品。其中,旗艦模型Qwen3-Max的性能已在全球權威榜單LMArena上位居前三,超越了GPT-5等頂尖模型。
這些不再是PPT上的愿景,而是已經轉化為可以被驗證、被調用的商業(yè)能力,并直接體現在了財務數據中。阿里最新財報顯示,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大漲26%,其中AI相關收入已連續(xù)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
此前,高盛還將阿里云的估值從每股ADS 36美元(約合人民幣257元)提升至43美元(約合人民幣307元)。核心原因就是認為企業(yè)對大模型的需求強勁,中國云服務廠商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然而,描繪一張宏偉的藍圖,與將藍圖變?yōu)楝F實,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吳泳銘為阿里指向的,是一片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無人區(qū)”。
技術層面,2025年,全球大模型領域在糾結中前行,連OpenAI的GPT-5效果也未達預期,對技術停滯的評論不絕于耳。阿里提出的ASI之路,其第三階段“超越人類”的目標,與Google DeepMind定義的AGI Level6頗為相似,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待探索的前沿。
吳泳銘斷言:“Token就是未來AI世界的電!边@一比喻的背后,是商業(yè)模式的根本變革。
阿里云通義大模型業(yè)務總經理徐棟透露,一年前,大模型調用多為離線任務;一年后,在線任務調用量已增長數十倍,企業(yè)正將大模型嵌入生產流程。這意味著客戶正在從購買“算力時長”轉向購買“模型調用量”,這個新市場的規(guī)則和定價體系,需要被重新建立。
接下來的競爭,也不再是靠模型單打獨斗就能夠勝出。阿里云CTO周靖人坦言:“現在的模型競爭,已經是系統和系統之間的競爭。”
當下,全球科技巨頭都在激進投入AI,英偉達對OpenAI的千億美金投資計劃,以及吳泳銘預測的未來五年全球超4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53萬億)的AI投入,都預示著這場競賽的殘酷性。在國內,各家路線也已分野:騰訊更側重場景落地,阿里則靠著開源在全球市場披荊斬棘。
阿里云的底氣,在于其選擇的“安卓”生態(tài)位。其戰(zhàn)略與谷歌類似,從算力、云計算到模型進行全棧自研,并力保每一層都達到國際領先。同時,阿里是國內對開源路線最為激進的巨頭。截至目前,通義千問已開源超過300個模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均位列全球第一。這為阿里構建強大的生態(tài)護城河。
這離不開舵手吳泳銘的掌舵。自2023年接任阿里云CEO并提出“AI驅動、公共云優(yōu)先”的戰(zhàn)略后,吳泳銘進行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變革:回歸公共云,砍掉低利潤項目,將資源高度集中于AI。
這是一場毫無退路的豪賭。如果成功,吳泳銘將證明,阿里巴巴不僅能抓住上一個電商時代的機遇,同樣能成為下一個AI時代的定義者。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科技股版圖中,阿里將重新占據那個屬于它的核心位置。但“無人區(qū)”的探索也意味著極高的風險,巨額的投入、不確定的商業(yè)回報、激烈的同維競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失誤,都可能讓這艘巨輪在風暴中迷航。
歷史的指針仿佛又撥回了1999年那個湖畔花園的下午。二十多年后,阿里巴巴再次站在了一個決定命運的十字路口。吳泳銘和他的團隊,已經選擇了那條最艱難、也最激動人心的路。資本市場已經聽到了他們的宣言,但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