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便利店發(fā)展趨勢分析
2002年,中國的連鎖便利店的發(fā)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在整個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事件的產生看出中國連鎖便利店的發(fā)展的一些趨勢:
第一,便利店的選址更加多元化。
地鐵站——發(fā)展的目標之一
今年的便利店在選址問題上,各個連鎖企業(yè)的爭奪目標不再僅僅是在居民區(qū),大型社區(qū),繁華路段的十字路口進行競爭,如今的選址競爭方向已經更加趨于多元化。
年初,北京物美便利店開入了北京的地鐵車站,先期與地鐵合作的14個網點散布于環(huán)線各售票廳旁。雖然由于地鐵“寸土寸金”,使地鐵店賣場面積較小,僅12平方米左右,但物美地鐵店以其亮麗的裝修設計,精美的便利商品,快捷的便民服務贏來了眾多顧客的好評。據媒體報道:第一家物美地鐵雍和宮店試營業(yè)當天,日銷售額就超過了3000元,為物美和地鐵的首次合作上演了開門紅。
目前,物美地鐵便利店所售商品約200~300種,主要以快速食品為主,包括膨化食品、飲料以及適應大眾口味的系列包子、茶雞蛋等,為來往的地鐵乘客提供更快速、方便的服務。據悉物美集團還將在地鐵公司所屬的站點陸續(xù)展開,并隨著地鐵公司在北京線路和站點的增加而進行滾動開店,通過與地鐵公司的合作將以雙贏的方式,充分發(fā)揮便利店快速、便捷的服務,滿足廣大流動型消費者的購物、服務需求。
面對地鐵商業(yè)的火爆場面,連上海的超市大賣場也坐不住了,上海華聯集團旗下的GMS型百貨超市-華聯吉買盛也于今年8月,在地鐵莘莊站的站臺大樓內開設了第12家直營門店,莘莊店建筑面積共1。2萬平方米。
在眾多商家看到了地鐵這塊寶地之后,下一個競爭的目標是什么呢?
加油站能否為便利店“加油”
隨著國內汽車的大眾化,加油站的發(fā)展也是遍布了全國。目前,我國有4萬余家加油站,這龐大的市場,國內的便利店當然也不會視而不見。早在去年5月,物美就開始與中石油“親密接觸”,正巧,中石油也在做加油站便利店的規(guī)劃,希望非油產業(yè)能成為中石油新的利潤增長點,并打算用5年的時間做起來。今年春節(jié)前,雙方正式簽約。也許是由于此事的敏感,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目前,雙方共同出資注冊的中油物美便利店有限公司正在注冊中,估計近期就會完成。與此同時,兩家中油物美便利店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當然,與鬧市中的便利店不同,加油站提供便利商品,其單店銷售額不會很高,且地點比較分散,沒有高效的配送是難以完成的。物美與中石油的合作是采用共同出資注冊的新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其中物美占51%的股份,中石油占49%的股份。
與此同時,在今年4月,法國最大的連鎖便利店在廣州的5家ampm門店全部轉給了7-11的招牌。而背靠BP集團大樹的ampm怎么會將自己經營多年、擁有了一批顧客的店面拱手讓人呢?其原因卻是ampm公司面對母公司易手后的戰(zhàn)略調整,由于BP并購阿莫科和嘉實多后,集團公司在中國旗下的兩個便利店網絡都劃歸BP廣東石油公司市場部同一套人馬管理,BP打算對之進行統一整合,繼而轉向加油站零售網絡的拓展。據說,BP現在正對原中油集團在廣東省范圍內的加油站進行大規(guī)模的規(guī)范化改造,ampm將隨之拓展。ampm就注定要成為BP“加油站+24小時便利店”發(fā)展模式的一顆棋子。
雖然,我們還看不到加油站+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將會怎樣,但是可以預見的是便利店的加油站之爭是已經開始了,鹿死誰手,我們拭目以待.
寫字樓里的便利店
高檔的寫字樓目前又成了便利店爭奪的有一個寶地,這些在寫字樓中生活工作的白領一族收入可觀,生活水平較高,對于知名商品有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具有很強的超市購物習慣.所以,便利店之所以會不惜重金進入某些高檔的寫字樓,不僅僅會提高門店的形象和檔次,關鍵是培養(yǎng)這一些高檔消費群體的便利店的購物習慣. 當然,寫字樓中的便利店選址比較繁瑣,不僅要考慮到寫字樓的周邊環(huán)境,還要考慮到樓內人員的結構及消費條件。例如:物美在華為大廈開店主要是因為上地開發(fā)區(qū)內商業(yè)環(huán)境不能滿足在此工作的員工的需求,而這正體現了物美集團開發(fā)便利店所要達到的最大功能就是滿足消費者及時性、便利性的需求。物美華為便利店營業(yè)面積60平方米,位于華為大廈一層食堂大廳,經營品種約1200種左右,其中70%為食品,30%為用品,除提供商品外,還結合華為員工的需要為華為員工提供沖洗膠卷、代售華為通勤票等服務項目。據悉該店自開業(yè)以來,物美華為便利店在員工工作日內銷售額平均每天萬元以上,而該便利店的經營時間也隨著員工的工作時間進行安排,全年365天無休息。
雖然寫字路中設立門店是由物業(yè)部門進行管理的,但是連鎖便利店的入駐不僅給真?zhèn)物業(yè)帶來了方便,更多的是帶來了人氣,進而增加了真?zhèn)物業(yè)的升值潛力,所以說便利店進入寫字樓也是零售商業(yè)與房地產的一個雙贏之舉。
便利店還能去哪里?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場所,目前還有一些便利店在進入某些大型的大中專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可以門店的位置設置在學生宿舍或者食堂附近,教學樓附近,還有的門店就可以如北京的肯德基進入北海公園一樣,也可以開到一些公園和大型娛樂場所.更有甚者,只要是在為人民服務,只要具有一定的商業(yè)利益,門店也可以進入一些非正常的區(qū)域,例如,在山東等地,便利店進入了監(jiān)獄,以解決那里的一些購物需求.
總之,便利店的選址現在是越來越靈活,在位置的選擇上也更加精細化,服務對象也是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了,至于位置應該在哪里,沒有什么定論.
第二,便利店發(fā)展成為外資企業(yè)投資的競爭的又一個焦點之一
繼大型綜合超市,特級市場成為外資企業(yè)爭相進入擴張的焦點之后,便利店上的競爭也是日益激烈.如今,加入這個競爭行列的外資公司是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應當提到的是全球最大的連鎖便利店,世界著名的連鎖零售企業(yè)日本7-11,它在全世界已經擁有2萬多家門店,遍布19個國家和地區(qū),僅在日本本土近萬家門店。截至目前為止,7-11公司將中國市場的劃分為:華南市場以廣東為主交由特許加盟商香港牛奶公司負責,現今深穗兩地的7-11分店已達100家,在未來4年內的華南地區(qū)增開300家7-11便利店。最近7-11總部已經決定將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地區(qū)的經營權交由日本伊滕洋華堂和臺灣統一公司,以上海代表的華東地區(qū)經營權可能交由日本伊滕洋華堂總部來做.
就在7-11策劃著如何劃分中國便利店市場的時候,他們的香港好友以歷史悠久、業(yè)務多元化的香港利豐集團為強力資本后盾的“利亞零售”也終于撕開內地零售業(yè)的一角,據稱其屬下OK便利店已拿到中央政府的正式批文,9月至10月將亮相廣州。集團在2002年底前計劃開10-20家OK便利店。中期目標是3年內在廣州及珠江三角洲開設150間便利店。5年內累計分店應有250間,10年后計劃總共開店500間。
另一方面,臺灣“康師傅”與日本全家(Familymart)便利店結盟的計劃也正在制定過程中,“康師傅”希望借助全家便利商店專業(yè)的通路與物流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預計2003年春天,康師傅第一個便利店也將現身上海。
由于中國的便利店市場正處于高速成長期,眾多的國外知名連鎖企業(yè)虎視眈眈,力圖能分到一碗羹.雖然,ampm暫時離開了廣州,但是它隨后還將”換個馬架”進來,做的還將是便利店,所以說中國的便利店市場正在面臨著一場激烈的市場競爭.
第三,便利店的擴張方式的多樣化
據上海市連鎖商業(yè)協會統計,截止到目前,上海便利店數量已經接近3000家,這個發(fā)展速度比上海市商委在本世紀初制定的“十五目標”提早了兩年半,而業(yè)內專家則認為,上海市場上根據擁有的人口數計算,達到3500家便利店就進入飽和狀態(tài),按現在的發(fā)展勢頭,用不了1至2年,就達到這個數量.面對這一形勢,上海便利店大刮兼并風.
年初, 上海的某些商家看中了上海的夫妻老婆店,就開始著手整合這一部分市場. 3月初,易購超便利就曾在閘北區(qū)“招兵買馬”,當時全市共有248家夫妻老婆店被納入易購超便利的“艦隊”中,僅僅過去2個月,這個數字就上升到650家。公司銷售部門說,昨天大約有120多戶符合加盟條件的小店業(yè)主參加了加盟會。據悉,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fā)展下去,今年該公司提出的發(fā)展1500家門店的目標基本可以實現。在上海煙雜店約有3萬多家,他們離消費者最近,生命力很頑強。但相對超市、大賣場,他們卻一直處于不被人關注的角落。據統計,這3萬多家煙雜店年營業(yè)額總計卻高達120多億元!這對任何一家銷售公司而言,都是不容小覷的,可謂抓住了他們,也就抓住了市場。
對商家來說,現代商業(yè)競爭就是規(guī)模的競爭,而規(guī)模又是通過連鎖來實現的,利用已建立起來的品牌影響改造夫妻店,既擴大了市場份額,成為新的利潤源泉,又豐富經營業(yè)態(tài)、擴大了經營規(guī)模、是增強綜合競爭能力的新途徑。而對小夫妻店來說,“大樹下面好乘涼”,成為大商家的一分子,不僅有了一塊現成的金字招牌,商品的進貨渠道也變得正規(guī)放心、統一配送,營業(yè)額自然也會比以前提高。對消費者來說,夫妻店的升級,最大益處就是購物的放心。
而現在,這股整合夫妻店之風正在國內的其他地區(qū)擴大開來,山東的利群,嶗山等商業(yè)企業(yè)也已經開始向這一方向發(fā)展,并且,也已經有一些商業(yè)軟件,電子商務類的公司也正在窺探已久,試圖通過整合零售的末端,擴大自己的銷售能力,分零售的“一碗羹”,畢竟在銷售的道路上是“得終端者得天下”。
第四,地區(qū)間便利店的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的嚴重不均衡。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便利店發(fā)達地區(qū)日本、臺灣平均2500人和38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上海目前已達到42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但按發(fā)展的速度來看,上海已經超過了這些地區(qū).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國除了上海以外,北京,廣州,等一些大型城市的便利店的普及和發(fā)展速度還很落后,甚至在天津這樣的直轄市尚沒有成形的連鎖便利企業(yè)。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目前連鎖百強企業(yè)中,以便利店為經營業(yè)態(tài)的連鎖企業(yè)也有80%以上集中在沿海發(fā)達城市,當然是以上海,廣州為主。這樣就造成了國內連鎖便利店企業(yè)的經營水平和管理規(guī)模嚴重的失衡。
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了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呢?
歸根結蒂,制約北方以及西部的便利店的發(fā)展的原因是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和購物習慣還沒有形成,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培養(yǎng)。例如上海的便利店也是經過了8年多的發(fā)展,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早在1994年,大多數上海人并不知道便利店為何物,上海華聯集團和日本羅森集團合資建立的華聯羅森便利店出現在上海的大街上。盡管在它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超過6年的時候,華聯羅森在上海市場只有68家店鋪,遠遠不能支撐羅森便利店前期的費用,但是華聯羅森在上海標準的便利店店鋪成為中國本土連鎖便利店學習的典范,進而點亮了上海便利店的燎原之火。
然而從2001年開始,華聯和聯華這對歷史悠久的競爭對手紛紛邁出了向外擴張的步伐。聯華便利在杭州兼并千家伴便利,聯華將重心轉向了華北地區(qū),目標是以北京為中心,向河北、天津輻射。那么,上海的經營便利店的企業(yè)怎樣才能帶動全國連鎖便利店的發(fā)展呢?恐怕只是靠一兩個企業(yè)是不夠吧,畢竟中國的便利店市場還正在起步……
第五,便利店的競爭之路正在趨于規(guī)范化
在一般路段的同側或相對兩側新設便利店,店與店之間的距離不低于100米;交通要道、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或拐角,不低于半徑50米;堅決做到不隔墻、相鄰開店……這就是上海便利店協會日前訂立了上海便利店行業(yè)首份“選址公約”。這一個公約的產生也正是宣布中國的連鎖便利店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理性的階段和規(guī)范的階段,至于行業(yè)協會如何利用自己在行業(yè)中的指導作用引導連鎖企業(yè)發(fā)展,還將是行業(yè)協會的發(fā)展重點。
第六,便利店的便民服務更加豐富
現在的便利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求他們的服務水平在逐步提高。便利店已經不只是在銷售一些簡單的快速消費品,更多的是在做一些便民服務,代收和代售電話費,水電費,煤氣費,郵票,郵包,甚至上海正在建立“上海市長途汽車客運電腦聯網售票系統和客運信息平臺”,屆時在便利店歷,市民就可以購買長途汽車票,相信不久的將來便利店里已經不僅僅是能夠喝喝咖啡,吃吃快餐,還能上網沖浪,收發(fā)郵件了。
2002年的一年中,便利店的發(fā)展可以說是迅速的,也可以說是空前的,相信繼大賣場熱之后的熱點必將是便利店……
作者:王蓁 retail-chain@sohu.com

歡迎關注聯商網,掃一掃關注【聯商網微信訂閱號】
我們只為您推送最真實,最有價值的行業(yè)資訊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