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遞運指南
打開小紅書,搜索“韻達”,一場詭異的口碑分裂正在悄然上演。
一邊是盛大的韻達夸夸會,溢美之詞鋪天蓋地!绊嵾_服務好,送貨快”的評價比比皆是;“冒雨送快遞”的感動刷屏,更有用戶篤定稱“韻達是用過的所有快遞中的最佳”。點進這類帖子,評論區(qū)更是清一色的贊美,找不到半條差評。
另一邊則是火力密集的吐槽,字字都裹著不滿!凹奈募灰庙嵾_”,“寄同省的韻達快遞繞道多省才回來”,“韻達快遞頻繁丟件”……更有網友曬出韻達物流截圖:包裹停滯數日,物流信息遲遲不更新,配文里滿是無奈。
對比之下,那宏觀的贊美在洶涌的負面聲浪面前顯得格外單薄,甚至透露出一種不真實感。
當包裹在物流信息圖上陷入漫長的靜止,當丟件成為高頻詞,用戶們積攢的信任和耐心正被消耗殆盡!绊嵾_快遞這是要倒閉了嗎”的疑問隨之而來。
支撐這種擔憂的,是韻達近年來難以忽視的運營困境以及不容樂觀的業(yè)績。
一、管理失序:信任崩塌與數據滑坡
據《天眼新聞》報道,近日,貴陽市黃先生通過韻達快遞從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寄往貴陽市觀山湖區(qū)的生鮮水果,在省內“旅行”了10多天仍未送達,多次聯系韻達快遞均未獲有效解決。
類似的案例在全國各地復刻。
小紅書網友Vera表示,從成都寄往廣安的韻達快遞,耗時4天,在外面繞了2圈——包裹從成都發(fā)往廣安后,下一步竟被發(fā)往了重慶,之后才溜達回廣安。
微博網友岳樹存遭遇了類似的經歷,蘇州到蚌埠的快遞,去河南“旅游”了一趟。
這些發(fā)生在不同網友身上的物流糟心事,只是韻達用戶投訴的冰山一角,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韻達”相關投訴量已累計到14萬多條,丟件、延誤、溝通無果成高頻標簽。
這一切亂象的癥結,歸根結底在于其管理的失控。而在諸多管理漏洞事件中,最突出的莫過于韻達加盟商詐騙事件。
2025年3月,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yè)對協議客戶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詐騙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國家郵政局依法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直指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管理缺位。這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韻達就因倒賣“快遞盲盒”被約談。
這種系統(tǒng)性風險的根源在于韻達依賴加盟模式實現快速擴張,但總部對加盟商的管理卻形同虛設。
此次信任危機對本就深陷市場份額萎縮、業(yè)績承壓的韻達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并直接體現在其慘淡的經營數據上。
根據韻達控股發(fā)布的2025年1月至6月快遞服務經營指標快報,從2025年3月開始,其業(yè)務增速呈現斷崖式下滑。
業(yè)務量同比增幅從2月的近70%驟降至6月的7.41%,業(yè)務收入增幅亦從2月的45.32%萎縮至6月的不足3%,更觸目驚心的是單票收入已連續(xù)六個月深陷同比下滑的泥沼。
這冰冷的數據滑坡與海量的用戶投訴深度融合,再疊加服務失控與價格戰(zhàn)的死循環(huán)相互裹挾,深陷泥潭的韻達正被數據與口碑雙重枷鎖越勒越緊,正急需一劑良藥挽救。
二、技術賦能,韻達姍姍來遲
2025年8月8日,韻達迎來了26周歲生日,這天,《快遞雜志》發(fā)布了一篇韻達創(chuàng)始人聶騰云的專訪文章。
聶騰云,1976年出生于浙江桐廬,是中國快遞行業(yè)“桐廬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99年創(chuàng)立韻達快遞,短短十幾年時間便成就了自己的商業(yè)帝國。
專訪中提到,在一次與管理部門深入溝通后,“進一步讓總部和加盟商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的想法在聶騰云心中扎根,他隨后為之啟動了三項重要改革,即技術賦能、制度重構和文化重塑。
技術賦能方面,強調開發(fā)AI識別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所有末端網點,提升禁寄品檢出率,降低人為漏洞,對異?旒詣訑r截;制度重構層面,核心在于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文化重塑方面則聚焦于人才挖掘與儲備。
改革藍圖雖好,但友商早已遠行。
技術賦能是聶騰云開出的一劑藥方,然而,在這一層面,韻達似乎略顯落后。
自2009年起,順豐就不斷推進數字化進程,逐步實現從信息化到智能化轉型。2016年至今,順豐已經踏入智能化的新時代,如今的順豐更像是一家披著快遞外衣的科技公司。
此外,順豐更是通過大數據系統(tǒng)、區(qū)塊鏈平臺、自動化分揀系統(tǒng)、AI設備,以及中轉場網絡的科學布局等手段,有效支撐了物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高效運作。如今其智能版圖持續(xù)拓展,目前已有超100個數字孿生應用場地,進一步夯實了智慧物流的技術壁壘。
另一技術勁敵則非京東物流莫屬。近年來,京東物流將AI技術深度融入倉儲、分揀、運輸、配送等物流全鏈條,構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物流體系。
另外,京東物流全面升級基于大模型的數智化供應鏈技術全景“京東物流超腦”,將AI、大數據、運籌學、數字孿生等數智化技術與物流各環(huán)節(jié)深度融合,專注于供應鏈全鏈路的降本增效,從智能規(guī)劃到智能倉儲與運配,再到智能客服與營銷的全鏈路降本增效,實現輔助決策、運營優(yōu)化和商業(yè)增值。
在今年618 大促期間,京東物流的智能化能力更迎來全面實戰(zhàn)檢驗,展現出強勁的技術落地效能。
如此看來,聶騰云的技術賦能藍圖,雖切中當前管理痛點,卻更像一場遲到的“補課”,這場姍姍來遲的智能化自救,能否在對手早已領跑的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仍是巨大懸念。
三、加盟制死結,總部與加盟商割裂
對于制度重構,聶騰云希望加強對加盟商的管理,權責細化,避免管理缺位。這需要重構加盟關系,從簡單的業(yè)務抽成轉向價值共創(chuàng)與風險共擔的聯盟。
然而加盟制模式下,存在著難以規(guī)避的結構性矛盾。
管理穿透力弱,標準難統(tǒng)一。加盟制下總部與加盟商僅為品牌授權關系,總部對加盟商的約束力有限,服務標準、操作規(guī)范、員工待遇在層層轉包下極易變形走樣。
利益割裂,目標沖突。總部追求口碑與業(yè)務量,加盟商更關注短期利潤與成本壓縮。
據韻達一級加盟商王某向央廣網透露,“為了完成上級派發(fā)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超出部分要么自己放低價格搶客戶,要么刷單,而且批量的刷單包裹會直接拉到網點來,攬收的價格還很高。”都快沒錢吃飯了,交罰款都交虧損了,有了賺錢的渠道,為什么不做呢?
這并不是韻達一家的毛病,而是加盟制快遞企業(yè)在內卷中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如此對比,友商順豐與京東物流的直營模式更有優(yōu)勢,總部對網絡擁有絕對控制權。
對韻達而言,“利益共同體”的愿景若想落地,不僅需要理念革新,更需鍛造穿透加盟網絡的強執(zhí)行力——建立剛性約束機制、動態(tài)激勵體系與全鏈路監(jiān)管能力,才能讓總部戰(zhàn)略真正轉化為末端網點的自覺行動。
對于人才而言,最大的激勵莫過于薪酬福利、升職路徑以及對員工價值的充分尊重。
快遞行業(yè),尤其一線,長期面臨高強度、高流動率、低薪酬的問題,特別是在薪酬福利方面,加盟制體系下,基層員工的待遇高度依賴于網點經營者的實力和意愿,普遍缺乏穩(wěn)定性和保障,這種環(huán)境導致了一線人員的高流動性,反過來又加劇了服務的不穩(wěn)定性,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于韻達而言,其核心矛盾在于,人才的留存與儲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與當前其深陷價格戰(zhàn)泥潭,且將大部分經營成本和風險轉嫁于末端加盟商的本質相沖,加盟商利潤微薄,根本無力承擔有競爭力的待遇與福利,若僅靠呼吁或有限補貼,實在杯水車薪。
反觀京東物流,大規(guī)模應用自動化設備和智能系統(tǒng),降低整體勞動力,尤其在薪酬福利方面,也優(yōu)于大多數快遞企業(yè)。技術的“減負”和福利的“增效”,共同為其構建相對穩(wěn)定、素質更高的人才隊伍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
總而言之,聶騰云的三劑良藥直指韻達病灶,但沉疴需猛藥,改革的成敗,最終系于韻達能否穿透加盟網絡的層層壁壘,將總部的意志轉化為末梢網絡的切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