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不愛中國表 國產(chǎn)手表品牌如何崛起 中國人愛表卻惟獨不愛中國表。2012年,在全球經(jīng)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瑞士鐘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腳步也略顯遲緩。雖然如此,但瑞表在中國市場卻依然紅火。不僅是瑞表,德國和日本的許多手表品牌也倍受國人青睞。

海鷗表
168萬海鷗3年賣兩塊
近年來奢侈品普及化的同時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變得愛表,懂表。隨著品位的提升,中國人對高端鐘表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使一眾瑞士德國鐘表品牌鋪天蓋地的進入中國搶奪市場。但在這片紅火背后,我們卻未看到國表的復(fù)興,是因為不夠奢侈么?
顯然不是,據(jù)《北京青年報》消息,一款價格168萬元的海鷗表自2010年推出迄今一共只賣出了兩只,國表不受青睞現(xiàn)象的背后顯然有著更多緣由。

飛亞達腕表
國表緣何不受青睞?
沒有戴表習(xí)慣
從根源上追溯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人歷來沒有戴表的習(xí)慣,第一是因為手表本來屬于舶來品,咱們老祖宗們那會兒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時人們更習(xí)慣于焚香計時、觀影識日、夜半打更的生活方式。而現(xiàn)代科技發(fā)達,手機電腦等都具備“看時間”這樣的功能,中國人便更不需要手表了。

上海腕表
戴表更多是禮儀
如今中國的腕表熱肯定不是出于“我要隨時看時間”這樣的需求使然,更多的是源于中國與國際化接軌后精英階層受西化影響而產(chǎn)生的自我追求。簡單說,在公司給客戶講PPT時要控制時間,如果中途不停地掏看手機,自然有失禮貌與效率。這其中便有“西方文化的需要”這樣的理由。如此說來手表的真正意義早已不是看時間那么簡單,它涵蓋的是一種文化品位,一種禮儀。
好表贏在細節(jié)
若論計時精準與工藝嚴苛自然是德表優(yōu)勝,但如今人們需求的更多是裝飾性與文化性,因此善于講故事,善于把機芯與腕表做得更美更優(yōu)雅的瑞士人自然成了人生贏家。實話講國產(chǎn)表的努力與實力其實有目共睹,但小編認為如今的國表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品牌沉淀,需要更多地國際認可。這種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要靠幾代人的傳承與付出。其次國表不能一味有樣學(xué)樣的做表,一只好表總是靠著細節(jié)取勝,這個道理適用于所有奢侈品。
崇洋媚外?
還有就是老生常談的“面子工程”,初入高端鐘表領(lǐng)域的新人第一塊表肯定是要買外國“大牌”的,消費者都有個學(xué)習(xí)的過程,跟重洋媚外無關(guān),一開始是追隨大品牌的口碑與名氣,隨后會慢慢換成小眾品牌追求個性,最后可能會追求更高的專屬定制。這就需要國表在學(xué)習(xí)外國品牌的同時要衍生出自己的個性,讓人看一眼表就能知道你的牌子。
最后一點也是關(guān)于中國特色的問題——山寨。近些年中國的高仿表盛行,花幾千塊錢買只ETA機芯的勞力士成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選擇。這種虛榮心作祟使很多廉價高仿表在中國頗有市場且銷量不菲。不過我相信任何一個真心喜歡某牌子表的人一定不會買,因為有感情。所以還是老生常談的品牌文化,當(dāng)國表積累起自己的文化與底蘊,我相信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新浪尚品 劉雨)